2025年1月25日,中国乒协、中国乒乓球队发通过媒体宣布,全体人员一致决定解散官方粉丝群,反对畸形粉圈抹黑国乒形象,影响训练生活。总之,他们认为自己是“饭圈”文化受害者。
按照常理,受害者在态度上一定是深恶痛绝的。然而中国乒协和中国乒乓球队从上到下,除樊振东之外,此前无一人公开表达对畸形饭圈言行的不满,无一人公开声援作为饭圈文化受害者的樊振东,面对畸形饭圈文化中谩骂、骚扰甚至侵犯隐私等违法行为,无一人主动引导粉丝清朗网络空间,约束个人行为。
按照常理,受害者在行动上一定是迅速果断的。2024年8月28日,体育总局召开整治体育领域“饭圈”乱象专题工作会,明确要求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坚决遏制体育“饭圈化”愈演愈烈态势,随后奥运冠军潘展乐、郑钦文主动解散了粉丝群,热度同样较高的羽毛球队,则在2015年1月15日体育总局系统召开意识形态工作和“饭圈”乱象治理工作专题会议之前,按照上级要求明确发声切割饭圈并解散了所有教练员和运动员粉丝群和微博超话。在上级单位如此强压、央视专题报道点名的情况下,饭圈文化最为煊赫,在去年的重庆冠军赛颁奖礼、巴黎奥运女单决赛和乒超决赛上频频因饭圈问题引发非议的中国乒乓球队,竟然反应最慢,从乒协主席刘国梁,到国家队男队主教练王皓,到王楚钦等运动员,只是赶在deadline之前悄然解散粉丝群,也没有如其他项目运动员和教练们一样作坚决明确地宣示,恋恋不舍之情尽显。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除了以受害者自居,中国乒协和中国乒乓球队还宣称自己针对畸形饭圈的治理“取得一定效果”。然而就在同时,带着莎头兵红袖标的乌合之众,还在各网络平台冲击中山大学,开盒骚扰新国辩中山大学代表队的辩手及其家人,声称中山大学及其学生侮辱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喊出“宁读中专不上中大”的口号,这一切只因一场辩论中,辩手举例引用了某运动员的真实成绩。遗憾的是,在畸形饭圈文化中,他们所爱的运动员天下无敌、完美无缺,稍显逊色的真实成绩是不能被正视和接受的,谁戳破这层皇帝的新衣,就要谁付出血泪代价。
不知刚发了新闻通稿的中国乒协和乒乓球队作何感想,反正我们从未见过如此沉默又扭捏的“受害者”,从目前来看,也很难说取得了什么效果。
当然,代入到国乒这些年打造网红运动员,签约平台推广,吸附商业代言,一切偶像营销围绕wtt商业赛事展开的的现状,就不难理解这种不情不愿的暧昧态度了。
里约奥运会以来,国乒尝到了初代流量的甜头,对于网络营销采取主动为之,积极鼓励的态度,自上而下纷纷做起了粉丝经济的生意。乒协主席刘国梁以身入局,代言已爆雷的p2p平台,国乒教练员、工作人员和现役、退役运动员上行下效,或营销cp吸粉,或直播吃流量,一条粉丝经济的利益链已然形成,让他们主动切割饭圈,无异于虎口夺食。为了让粉丝经济持续,必然要不断维持和增加粉丝粘性,对内厚此薄彼,拉帮结派,频繁打压明确反对饭圈化的运动员,优待配合营销炒作的运动员,严重影响对内团结;对外无底线取悦迎合粉丝需求,通过互动挑逗粉丝情绪售卖cp周边产品,纵容鼓励粉丝违反赛事礼仪,干扰赛场秩序甚至裁判执法,严重玷污体育精神,种种乱象,几可以比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必须指出,公众曾经对这种情况极为宽容:毕竟大家都希望看到国球发展越来越好,商业化和影响力持续提升。然而越来越多迹象表明,看似红火热闹的表象之下,这所谓的商业化并没有让乒乓球运动变得更好。乒乓球职业联赛被大大压缩、乒乓球运动员依靠自身技艺难以糊口、国家投入资源培养的运动员全年无休为wtt这一境外商业赛事疲于奔命,为了维持成绩不择手段不惜践踏体育规则,打造出的网红运动员如韩国爱豆一般,小心翼翼谄媚经营饭圈,逐渐迷失自我,整个项目国际和国内口碑严重下降。
这根本不是商业化,只是某些人的谋利工具。
高志丹同志在整治“饭圈”乱象专题工作会上指出: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体育工作者要坚持“做好自己”,走正道、树正风、扬正气。运动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理智看待名利问题,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以优异的运动成绩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政绩观,不投机、不炒作,脚踏实地推动运动项目正向发展,真正融入人民群众。体育事业要有正确的发展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防范体育受逐利性价值观影响,高度警惕过度商业化倾向。
总局无疑是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有些人的任期是有限的,但我们仍希望国球的前途来日方长。那些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毁掉国球行稳致远基础的人物和行径,值得所有人警惕、抵制和唾弃。
谁豢养饭圈,谁就是在毁掉中国乒乓球的光荣传统和雄厚根基,人民群众不答应,也必将是死路一条。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哈哈哈哈哈哈
CP粉误导青少年,这个却是罪大恶极。国家肯定会出手的,正本清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容玷污。
案例实在太过经典,建议反复拉出来鞭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