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508 篇
  • 评论总数:2803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3天前

胡锡进整天说些不疼不痒的话,这人有存在的价值吗?

本文阅读需要 16 分钟
首页 资讯 正文

全文一共3557字4图,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这篇文章还是延续上一篇聊卢沙野大使的内容,想要再深度挖掘一下我们外交技巧的进化之路。

看过上一篇文章的小伙伴应该还记得,在外交场合,其实从来都没有什么“个人观点”,外交官们专业能力绝对不低,不可能对外表达“逆国家战略”的信息。

所以所谓的“个人观点”、“言论自由”、“个人行为”等等,其实都算作外交技巧上的一种,普遍用来释放某些不能直白表达的信息和情绪。

为的就是不落口舌,而且有回旋余地,这种行为在国际外交事务上,其实非常常见,比如欧美就特别喜欢用这个技巧。

我们经常听到他们那边传来什么“疯言疯语”,一般都会用“言论自由”给挡回来。

更有甚者,比如美国官员窜访台湾,包括之前佩洛西,也都是用什么“个人行为”,不代表政府的态度,等等说辞。

那为什么这些东西如此常见,当我们运用的时候,还是有相当多的民众看不懂,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考。

想来想去,还是源于我们此前对外交事务、国际形象的宣传导致的。

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君子。

我们常常说,外交无小事,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说,外交是一件很严肃的事。

当然我们确实一直是这样做的,包括我们外交的流程、语言规范,还有对外形象等等,都在表达我们在进行一件很严肃的事。

用上面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君子风范”。

重点要求就是我们对外,要显示出友好、靠谱、有信誉、一言九鼎的外在形象。

不得不说,这个思路肯定是没问题的。

你看美国就是一个极大的反差,我们现在为啥很不喜欢和美国谈事情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美国这个国家出尔反尔太多了。

可能前脚聊妥了一件什么事,后脚执行起来别人就不认,别问,问就是我们“三权分立”,问就是我们“两党制衡”。

所以跟这样的国家打交道就很累。

但跟我们就不一样,只要是我们外交释放的信息,普遍都是已经定好了的,而且经过了深思熟虑,话只要说出去了,那基本就确定了,不会存在出尔反尔的情况。

所以其它国家就很喜欢跟我们打交道,就冲着我们“有信誉”这一点,其实能节省很多效率。

但这样的自我定位,其实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同样严肃的国家,那我们都很轻松;而一旦对面就是那种“偷奸耍滑”,老想占便宜的国家,我们其实就很被动。

因为有“言论自由”、“个人行为”这些“魔法武器”,我们经常是吃了哑巴亏,但有苦说不出。

那你说我们能不能转变成美国那样呢?咱们也别搞这么严肃行不行?

我个人觉得是不行的,还是在于收益和损失的问题,你别看像美国这种外交事务上各种“偷奸耍滑”,看上去我们吃亏了。

但长期来看,这对他们国家形象一定是负面的,对其他国家也缺乏了尊重,而这,恰恰是我们用来团结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重要武器。

那你说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吗?其实我们国家另辟蹊径,转了个弯还是用上了相同的技巧。

于是我们就要聊到一个已经退休的老同志——胡锡进。

胡锡进在互联网上的形象其实很有趣,之前有人总结过,他是唯一一个左派右派都不喜欢的人。

原因就在于他太喜欢“骑墙”了,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客观”、“中立”。

但互联网上哪里有可能真正保持中立立场,你忠诚不绝对,那就是绝对不忠诚。

你一会向着“左”,一会向着“右”,那就是你这个人有问题,所以就容易挨骂。

但实际上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老胡这种骑墙的做法,本身缺乏目的性。

假如他是一个自媒体博主,搞所谓的“客观中立”,我们还能认为可能是为了凑热点、赚流量。

但他既然做到了主编这个位置上,肯定是看不上这点三瓜两枣的小利益的。

所以抛开这点,要么他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跟大众唱反调的人,要么就是他的工作内容需要他保持住“客观中立”的立场。

结合我上面说的外交技巧,其实你就会发现,老胡其实就是我们用来外交场上“偷奸耍滑”的那个人。

你看啊,首先他的履历可以说是“根正苗红”,不然也不可能最终做到《环球时报》总编辑这个位置上。

但是,他又不是政府官员,虽然是党员,但名义上并不能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

所以这个两个身份一叠加,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很让外国人难受的中间态。

你说老胡要是说了什么吧,我还必须听着,因为以他的位置来说,讲的内容很有可能带有政府想要传达的信息。

但如果你想要借着他的话,想要向我国政府发难,那又不行,因为他又不是政府官员,仅仅是一个媒体的主编,也就是你们常说的“第四权”,难道媒体人就不能“言论自由”吗?

这里我举两个老胡行使这种特殊外交能力的例子。

第一个是关于老胡一直呼吁快速增加核武器到千枚以上。

这个观点其实早在20年5月就有了,当时也是被好多人骂得狗血淋头,觉得他是个战争贩子。

869D9FE7-0620-4AAD-8A63-1274CE082398.jpeg

而这个呼吁的逻辑当时很多人没有看懂,核心就在于那个时间点美国在疫情中所展现的抗击打能力——能承受极高的伤亡数字,有一个说法这叫做“低人权优势”。

这真的不是在挖苦和嘲笑美国,这确确实实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一个问题。

包括美国自己的教授泰勒·科文就曾发布过题为《新冠扩大美国对华优势》的文章,就是在阐述这个情况。

20341A17-3D59-4C57-A329-B47292AB9E05.jpeg

而这件事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最低核威慑是否已经失效?

以前我们总觉得我们保持最低核威慑就行了,如果和美国进行到核战争的阶段,我们只要有少量核弹落在了美国的大城市,他们就接受不了,所以不会选择与我们进行核交换。

但新冠疫情表现出另一个状态:美国对死个几十、上百万人完全没有感觉,整个国家并没有出现什么大乱子。

那这个时候只有少量的核武器能打到美国本土,是否还能震慑美国政府,让他们投鼠忌器,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所以面对现在这个状态下的美国,我们必须要料敌从宽,不能以我们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这个国家。

所以才有后续老胡呼吁在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前,一定要尽快扩大我们的核武库。

一旦我们核弹头数量级与美国持平了,就意味着我们能打到美国本土的核弹数量也会上升一个数量级,那这时候美国可能遭受的伤亡就不一定能够承受了,最低核威慑也将继续保持着它的作用。

了解了最上面关于特殊外交技巧的内容后,你就会发现,为什么增加核武器这件事一定要老胡来讲。

首先核武器在国际外交中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东西,特别是我们作为大力推行“核不扩散”、呼吁“降低核战争风险”的国家来说,我们更应该要以身作则。

所以真要让我们从外交渠道来传达这个信息,反而是给欧美舆论落下口实。

老胡来讲就不一样了,首先他并不代表政府,作为媒体人,更多的是呼吁。

但由于他本身背景如此“硬核”,又很难不让人怀疑他的这个呼吁是否代表了国家的意志。

一方面可以当成提前宣告,告诉全世界特别是国内民众,我们要提高核武器水平的重要性,可以提前看看大家反应,那后续真要这么做其实就有心理基础。

另一方面,这本身就是一种威胁,我说我们要提升核武器到千枚,你怎么知道我们现在没有在做这件事?很有可能我们其实已经有千枚了,只不过用这种方式“委婉”地表达出来。

你看,就这么一件事,就能让老外思考好久,不管我们是不是真要增加核武器,又或者已经增加,其实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威慑力。

这就是舆论场上外交技巧的妙用。

另一个例子则是佩洛西窜访台湾。

事前就属老胡喊得最大声,甚至很明显有要使用军事手段的意味,结果最终我们没有这样做。

0ED20887-AE65-4D29-BAEC-3DABC1D2AD9F.jpeg

导致了很多不明真相的愤怒群众指责胡锡进,认为就是他这样的人在裹挟民意,最后被打脸了,现在反而让中国在世界上丢了脸。

但是,那个事件之后我是专门写了复盘文章的,很明确地说明了,其实我们进行环台封锁演习,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反制手段。

原因就在于这个“项目”本身就是需要我们去演练,可是在和平时期我们其实没有机会这么做。

反而是借了这个机会我们不仅实行了封锁演习,还完全抹除了“海峡中线”这种说辞,甚至最终将演习常态化。

这一步走扎实了,对我们未来真正进行统一更有帮助,这远比用军事措施和佩洛西较劲重要得多。

我在文章里面也说了,让美国最终不敢阻止我们进行这么重要的行动,最关键的就是我们民众自发的——怒。

这样滔天的愤怒,让美国不敢有进一步的刺激,就怕民意裹挟政府真做出什么过激的事出来。

而这种怒是如何被勾出来的,就是靠胡锡进这样的角色,一步步勾出来的。

3D02EBAD-26EF-41FC-9490-93B52396B285.jpeg

其实换个思路来想就很容易明白,如果老胡真是逆着国家意志在出声,不管事前事后,其实早就应该会被禁言了。

最终没有,那不正是因为他说的,其实是国家希望他说的嘛。

说了这么多,你就会发现,至少在老胡退休前,我们运用外交技巧其实还是转了一个弯的。

但随着老胡退休,同时最近世界局势发展迅速并且激烈,基本上所有国家都绷着一根弦,生怕相互之间有误判,进而发生其他一发不可收拾的事。

所以去掉媒体这道弯,直接用大使级别的身份来释放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态度,自然就成了当下我们外交技巧上,急需的转变。

当然,我们正面外交上肯定还是会延续“君子风范”,这点毋庸置疑,但在更多非正式场合,我们时不时发出一些“友邦惊诧”,肯定也会越来越多。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