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种
上个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召开。
长期不断强调的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突然消失了。
最初出现这个提法,是因为疫情。
经济受创,为了控制疫情又花了很多钱。
所以我们从2020年开始就一直在强调要过“紧日子”。
我们从“紧日子”在财政工作会议报告中出现的次数,也能略微感受到当年经济的困难程度。
20年:2次
21年:2次
22年:1次
23年:6次
经济肉眼可见的越来越难了。
虽然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了一次“紧日子”,但是在随后的财政会议上,“紧日子”破天荒的消失了。
熟悉套路的小伙伴应该知道。
我们的政策转向不会直接否定之前的策略,而是不提了,
不提了,就是不执行了,政策就要转向了。
比如“防注不吵”,自从23年7月政治局会议不再提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
然后房地产的救市就开始加速。
所以不再提“过紧日子”,就是不执行了,意味着我国的财政政策正式开始大转向。
这对于解决当下经济面临的困难来说,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01
我之前提过,一个国家应对经济危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政府削减开支→政府试图扩大收入→开启印钞机→暴雷企业债务重组→经济逐步正常化
而政府削减开支,就是所谓的过“紧日子”。
其实过“紧日子”是一开始面对危机时最自然而然的反应。
你想想,如果老王买房欠了一屁股债。
房价跌了一半,自己的工作也降薪了。
老王会怎么办?
那肯定是搞个副业,企图再挣个三瓜两枣。
另外每天晚饭就不加鸡腿了,少花点。
省吃俭用攒下点钱,再拿去还债。
政府也一样,债务高企,收入又减少了,就会想少花一点,清清负债,过过“紧日子”。
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面对危机最正确的选择。
但对于经济来说却是灭顶的灾难。
因为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政府减少支出,那么那些主要做政府业务的公司,收入就会锐减。
这些企业为了活下去,就会裁员、降薪。
员工收入降低又导致他们减少日常的开销。
一环扣一环。
一个人减少支出就势必有一个人收入减少,而一个人收入减少又会导致他减少支出。
你想想看。
如果政府过紧日子减少了对鸡腿的采购。
鸡腿厂就会减少活鸡的购买,养鸡场的收入就会降低。
养鸡场就会减少饲料的购买,饲料厂的收入就会降低。
饲料厂就会减少粮食的购买,农民的收入就会降低。
农民就会少吃鸡腿减少支出,鸡腿厂的收入进一步降低。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减少支出如果仅仅是个别现象,并不能影响什么。
经济不会因为我今天少吃一个鸡腿而变坏。
但是如果全社会的人都选择减少支出,并形成趋势。
这些选择叠加起来,对经济的影响就非常恶劣了。
最终会导致一个结果:通货紧缩。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社会就会因收入下降陷入持续的消费低迷。
最终会导致挣钱越来越难,失业率越来越高,社会零售额越来越低。
02
如何打破通缩的恶性循环呢?
一定要有一股力量增加支出。
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一个人增加支出势必导致另一个人收入增加,而一个人收入增加又会导致他增加支出。
形成良性循环。
09年的时候我们通过降息鼓励企业增加支出。
15年的时候我们降低房贷利率鼓励居民增加支出。
如今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负债压力都很大了。
有且仅有zf有能力扩大支出。
这个时候如果zf还在过“紧日子”、“苦日子”,谁来扩大支出?谁来刺激消费?指望谁来打破恶性循环?
所以不再提“过紧日子”,对于解决当下经济面临的困难来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意味着本轮危机即将迈入第三个阶段:开启印钞机。
开启印钞机之后要怎么解决危机呢?
我们可以参考美国次贷危机时的经验。
次贷危机是什么,我在 是谁释放出了“次贷危机”这头金融猛兽?一文中详细解释过,这里不再赘述。
简单来说,次贷是一种银行和金融机构大量持有的金融资产。
因为房价下跌,导致次贷失去稳定收益而被大量抛售。
次贷的价格于是开始暴跌,暴跌又会引发大家继续抛售。
又是一个恶性循环。
次贷价格暴跌使得持有大量次贷的金融机构和银行面临巨量的亏损。
大家担心银行因为巨量亏损而倒闭。
就争先恐后的去银行取钱,引发挤兑,最终导致银行破产。
个别银行破产会导致储户的恐慌情绪蔓延,银行挤兑的范围逐渐扩大。
进而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就是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大致逻辑。
所以引发这一切危机的根源就在于“次贷的价格在暴跌”。
所以美联储解决的手段也很简单粗暴。
无底线的兜底次贷+零利率+财政刺激
首先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把没人要的次贷从银行手里买过来。
既然没人愿意买,那么政府就作为最后的买家。
这样做既稳定了次贷的价格又给银行注入了资本金。
避免了银行大范围的破产和恐慌情绪的进一步蔓延。
随后用零利率鼓励企业和老百姓多花钱
最后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多花钱
美国就是用这三板斧解决了次贷危机。
当时,经济触底用了3年,随后经济复苏又用了3年。
03
因为缺乏应对衰退的经验。
过“紧日子”是第一次遇到危机时都会率先尝试的策略,是必然要走的弯路。
这弯路终于走完了。
不再提过“紧日子”意味着财政政策的重大转向,意味着即将开启新一轮的财政扩张。
如果要参考美国的经验。
解决房地产危机的手段无非就是
兜底房产(收储)+低利率+财政刺激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收储。
当然房地产的收储面临的问题比兜底次贷要复杂的多。
但无论困难再多,只要开始着手解决了,就是好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