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人有话要说
文丨谈古论今
大家好,这里是谈古论今。
“如果我死了,请一定要让学校免责。”
你能想象,这是一群象牙塔内的孩子写的?
12月23日下午,广东五华县水寨中学,老师们正宣读着“承诺书”。
教室里静得可怕,孩子们都低着头,没人敢说一个字——
“如果我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均与学校无关。我本人及家长或监护人不会以任何理由,向学校及学校工作人员主张任何损失和赔偿,也不会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字字如血,看完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讽刺的是这场班会的主题,居然是“珍爱生命”......
你们关爱孩子们的生命了吗?
让孩子们提前写下免责书,这就是他们的“珍爱”?
承诺书在网上曝光后,愤怒的浪潮瞬间爆发。
学校逼着孩子们,在最绝望的时刻,都要记得给他们打包票:
放心,我死不会连累你们。
看到这一幕的人们都红了眼眶,颤抖的不只是愤怒,更是心痛。
一时间,“逼学生签生死状”的新闻标题刷爆了各大平台。
水寨中学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上级多个部门派人赶赴现场了解情况,连续开了三场协调会,最终才出台了这份处理决定:
责令收回《承诺书》并作废处理,对学校负责人进行约谈,全县通报批评,要求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解释说明。
可伤害已经造成,阴影也已经笼罩每个孩子的心头。
今天,我想以点论面,讨论当下一个严重问题:
我们的教育系统,早已被各种承诺书占领。
军训要签,疫情要签,大家要签,放假也要签......
各种约束的背后,导致老师不敢对学生太热情,家长不敢让孩子太自由。
每个人都躲在承诺书后面,竖起高墙,放弃温暖。
你以为这种事情只发生在学校?
现实是,我们都是社会的“学生”。
前几天听一位朋友讲述他邻居的遭遇,让我心碎——
疫情期间,他的妻子快要临产,急需产检,社区就是不放人。
整整跪求了三天,对方才松口,但必须签下"感染后果自负"的保证书。
"那一刻,"他眼里含着泪说,"我懂了什么叫尊严被踩在脚下。"
太多时候,你的锅,只能自己背。
再回到这个事情上,
学校道歉了,承诺书撕了,通报也发了,可孩子们的心被刺得千疮百孔。
一个处处被防范的教育体系,当真可怕!
老师们也每天背负着看不见的压力。
面对学生,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关心,而是提防,不是倾听,而是回避。
每一次互动都要先考虑风险,每一次对话都要留下证据。
课堂上,他们更要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一句话被举报。课后,他们步步为营,躲在规章制度的掩护下。
一切可能的风险都要提前预防,一切潜在的麻烦都要及时阻断。
受伤的,永远是最需要被保护的学生。
这些过度防范,让老师们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放在“自保”上,他们能给予学生的温度和关爱,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
这种隐形的情感亏空,才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大威胁。
各种突发情况发送时,第一时间从来不是对学生的保护——
老师们忙着留存证据,学校忙着推卸责任,学生的心理健康,早已悄悄亮起了红灯。
防范代替了教育,条款代替了关爱。
我们需要的,从来不是一纸纸刻着防范的承诺书,而是一颗颗关爱、负责的心。
如果大家都忘记了,就问问自己:
如果教育丢掉温度,我们还能守护住多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