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模式是农村小孩逆天改命的唯一出路”
我真的不知道,到底是谁在信这句话。
这句话起码包含两个核心笑点:
笑点一:农村小孩
我们班上的同学,我并不了解所有人,和我交往密切的,可能只占班里的一小半。在这一小半里,没有一个农村小孩,而且这一小半里的一大半,家境放到百京上海,也是超过平均线的水平。在我发现百京✌🏻也不是人人都过得很好之后,这一表述甚至有点偏保守。学校里县城师医公占比也不小,在学校里属于比较穷的群体。
所以,如果想让这句话成立,得重新定义“农村小孩”。建议使用上海标准,除了百京上海,全国都成了乡毋宁。这样确实是农村小学,没毛病。
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一个直接原因和一个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就是我上学时,需要先v三万择校费,后续花销还要另算。当时我家还完房贷不久,处于家徒四壁的状态。这三万择校费对我家来说,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后来压力减轻,其实和15年之后,土地财政带来的体制内工资上涨有关。我的初中校友里,有人学习成绩在我之上,但他家的经济条件属于单亲母亲带俩娃,迫于无奈留在了本地。
农村小孩就更别说了,我奶奶那个村属于贫困村。贫困户要是被查出有三万存款,怕不是得被取消建档立卡,提前实现教育脱贫。非贫困户的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要分开看。可能家里18.8w的彩礼说掏就掏,但就是不愿意掏3w学费,也不是不可能。
间接原因就是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过大,即使是县城学霸小孩,到了高中也会发现自己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算学霸,基础要明显逊于省会小孩和市里小孩,开学月考发现自己像是潘凤遇到了华雄。现在的学霸,大多数都是家里有余粮投资教育的,或者是我这种家里没投资教育,但我妈是老师,自带教育资源的,纯粹靠自身天赋考上去的没那么多。农村的基础教育水平以及文化氛围决定了,农村小孩考上知名中学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城里的小孩。
你得先考上,再讨论自己是衡水模式的受益者还是受害者,否则你不能去讨论一个没有的东西。我是感觉,非要说受益的话,县城或者地级市里的小孩受益更大,更有可能通过学历实现生活水平大跃进。不考虑代价和成本的话,我现在生活水平肯定是能有所提升的,只是因为学历贬值的原因,提升幅度不如前辈那么大而已。
衡水模式对农村小孩的惠及范围没有县城小孩大,因为农村小孩考学太难了,不能因为极个别农村小孩逆天改命,发了篇感恩文章,就觉得衡水模式整体利好农村小孩。省会小孩自身生活水平本身也不低,没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苦。
笑点二:【唯一】
如果你中考考得上那几所全网出名的河北高中,那你的中考成绩在全省属于被各大中学争抢的水平。你能考上衡中,必然能考上石家庄二中(我上学时,石家庄二中也是3w择校费,连定价都和衡水是一样的)。能考上衡二,也能去正定中学。是石家庄二中和正定中学配不上你吗?衡水模式怎么就成唯一选择了?
能培养出章北海official这样集土木、传媒、键政于一体的英才,说明石家庄系的素质教育还是可以的。衡水模式啥时候成唯一出路了?
我远走他乡,也和我老家教育水平进步空间实在过大有关。像唐山、邢台,本身教育水平进步空间也没有那么大,本地的中学也不错。如果我老家有唐山邢台的教育水平,我还真不一定愿意出去。
把【衡水模式】和【穷】、【逆天改命】强绑定,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教科书级别的广告。
对“出路”的理解,也不能太过狭隘,据我观察,做题作为从科举时代延续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艺能,做题界人才济济,投入产出比甚至不如傍富婆。这时候就有人要说了,傍富婆成功的,都是极少数人。
难道你以为做题成功的是大多数人?中考五五分流的那一刻开始,你就已经是少数人了。河北文科高考前百分之一,只能上一个末九。成功升学之后,学历变现之路也是困难重重,我的校招简历已累计投递100➕,傍富婆成功的人会钻研撩骚技术到近视眼和胃病吗?给100个富婆投过简历了吗?会为了离富婆近,在富婆门口买一套房吗?你连恋区房都不买还好意思说爱她?
归根结底,衡水模式的胜出者,是有余钱投资教育的人。素质教育的胜出者,也是有余钱投资教育的人,这俩属于殊途同归。你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依托答辩,从自主招生就能看出来。但这不影响衡水模式也是依托答辩,极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把分数线越抬越高。最理想的教育模式,就是高考小省,我称之为“躺平模式”。学生身心比较健康,应试教育是底色,但本身内卷强度不高,有时间培养一些爱好和特长。河北属于已经这样了,但如果有高考小省的人支持衡水模式,想学衡水,那就属于嫌自己日子过得太好了,非要引个董卓进京,这类人就应该对他进行吉列的豆蒸。
河北的未来有没有可能实现良性的教育呢?我对河北小孩的未来还是非常乐观的,因为我查了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