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508 篇
  • 评论总数:2803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3天前

通往真相的道路,已经堵塞

本文阅读需要 8 分钟
首页 杂文 正文

文|西坡

现在的很多事情,越思考越眩晕。你会发现,通往真相的道路,已经堵塞。我说的还不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级别的大事,而可能只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就连这些小事,我们都可能闹不明白了,而且越来越少的人在乎真相了。

就拿最近的“天才数学少女”事件来说,我倾向于认为,事情本身是真的,但阿里达摩院作为舆论推手,一开始带了个坏头。这只是我凭自己的经验和理性选择的一个推断,我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它。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很多人依据现有信息提出了质疑,其中包括我的朋友和我朋友的朋友。我大致看了一下,他们的推理不足以说服我转换阵营,但我觉得很多质疑是值得回应的,并不都是阴谋论、胡搅蛮缠。因为现有的信息非常有限,支持者和怀疑者都在拼凑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实。

但舆论场上发生的是什么呢,是在真相存疑的情况下,支持者和怀疑者相互攻击对方的道德动机。支持者说,就那么见不得别人优秀吗?怀疑者说,这么简单的骗局,有什么好说的?这是最强大的两种声音。

大概可以说,每一方都没有拿到一锤定音的牌。当然,每一方都有人宣称不必争论了,真相就是啥啥啥。但我想我应该也不是唯一两边不站的另类吧。

我倾向于相信没有造假,但我认为仍然需要继续争论。我的高等数学本来就很烂,何况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我看不懂那些公式,也就是说,我缺乏数学方面的“常识”,来根据现有材料直接推导出结论。我的逻辑链条只能是“不至于造假”“没必要造假”,这对于抵达核心真相而言,是很不扎实的。而质疑者有自己的推导。在不同的推导方式和不同的结论之间,如何取得共识呢?

我们需要的是信任中介机制。比如说,有我们都愿意相信的第三方,把大家的材料、判断、疑问、推导都带上,深入到故事中心,求得一个真相。那么我虽然不懂数学,我也可以通过对这个第三方的信任,来获得我可以充分信任的真相。

现代社会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细分的,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通过中间人、中间机构来获取真相,组织我们眼中的现实图景。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媒体,可以是有关部门,可以是XX大学、XX研究中心,甚至可以是足够爱惜羽毛又有足够能力的名人。

但你发现,这种可以信赖的第三方已经消失了。我们社会的信任中介机制崩溃了。所以遇到大小事情,争论各方都是快速“抛开事实不谈”,娴熟地攻击对方的道德动机。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异常严重的事,比“天才数学少女”是否造假严重一万倍。今天是这个事,明天是那个事,无数的大事小情我们都无法抵达事实核心,只能在外围开展情绪激烈的低层级论战。长此以往,我们族群的智力会被我们自己锁死的。

发达社会与欠发达社会的关键区别在于,发达社会的信任网络是完善、充裕的,所以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组织起复杂的分工;而欠发达社会的信任网络是残缺、断裂的,交易成本极高,只能相信熟人和熟人的熟人,而且杀熟现象泛滥。

所以这其实关系到每个人的钱包,和每个人的职业乃至人生的天花板。

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写道:“华人社会的企业之所以小规模化,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私有部门商业都是家庭所有和管理的。虽然找到精确的所有权数据比较困难,但是有证据显示,支配着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经济生活的小型商业绝大多数是由单一家庭所有的。在日本和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大型、科层制、公共持有、专业管理的法人团体(公司),出于各种实际目的,在华人文化的社会中不存在。”

“华人社会工业化过程中最让人惊讶的一点是:华人家庭企业在从家庭管理转向专业管理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困难,而这恰恰是企业走向制度化和超越创始家庭生命线的必要步骤。”

我们社会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不看重抽象事物的价值。当我们谈论钱的时候,总觉得很亲切。当我们谈论真相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一个不在乎真相的社会,从理论上就不可能创造和保守它想要的财富。原谅我从“天才少女”谈到钱,我只希望,看在钱的份上,可以唤起更多人的思考。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