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小龙虾的季节眼看就要到了,养殖基地安徽等地却出现了小龙虾大面积死亡的情况。当然最伤心的不会是吃货,而是那些养殖户们,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完全是无妄之灾。
5月7日,位于安徽滁州全椒县经济开发区的滁州富信石油助剂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仓库内的甲醇等化工产品起火后产生的污染物,流入周围的沟渠中。全椒县采取了一些措施,将部分污染物收集起来了,但事后看来行动并不及时,火灾发生四天后仍然没有处理完。于是11日一场大雨过后,那些未被及时处理的污水随着雨水流入襄河。
襄河被污染了11天以后,22日全椒县以“需要用水”为由,请求协调襄河口开闸放水,于是原本只存在于襄河的污水,经过29小时开闸后,大量流入滁河。读过《醉翁亭记》的人都知道,滁州得名于滁河,不难想见这条古老水系对安徽以及下游地区有多大影响。苏皖一带水网密布交织,这下子不但河道内的水族遭殃,小龙虾养殖户也无故蒙受损失。
作为长江支流的滁河污染,引起了央视的注意,记者追根溯源,找到了污染源头。而接下来央视对全椒县主管部门的采访,才真正让全椒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20日襄河口闸管理所发现水体异常,曾向全椒县水利局党组成员杨俊汇报,杨俊“凭经验”认为跟小龙虾养殖场放水有关,并未采取进一步措施。面对采访,杨俊倒很坦诚,说“我还有两个月就退休了,我也不该过多问这些事情”。当地群众也曾向市长热线反映此事,市长热线给出的解释仍然是小龙虾养殖场向襄河排水造成的,承办人为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办公室主任杨仁义。但杨仁义对此却一问三不知,表示完全不知情。
而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窦平更是以一种“硬杠”的姿态表示,检测消防废水“没有必要”。他还用了一个“经典”的比喻:喝茅台也能喝死人,需要对茅台做毒性分析吗?我认为没有必要。大概此刻茅台的画外音是,“怎么又关我的事?”央视的影响力在官场无人不知,为什么一个县里的局长,面对央视镜头敢于用毫无道理的话硬怼呢?
这背后可能还有更多故事等待挖掘。襄河是全椒县的母亲河,但这条河污染也非常严重。2023年安徽省第四环保督察组就曾把襄河污染作为典型案例通报,明确指出“全椒县委、县政府对古襄河水体治理重视不够”。通报后,全椒县主要领导看上去在狠抓落实,时任县委书记杨光,不仅召开了全椒县总河长会议,更于今年3月18日刚刚才调研了襄河水环境治理工作。如果窦平此时承认襄河水有污染,等于说县委书记做的一切都是表面文章。
此事还有一处疑点,22日襄河口那次开闸放水,是造成事故扩大的关键一步。而令人疑惑的是,即使水利局干部麻痹大意,可为什么全椒县非急着要在事故发生不久后开闸放水呢?他们当时的理由是说需要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但通报中说当地在11日才发生一次50毫米降雨,这是大到暴雨级别,按理说不至于如此缺水。那么,急于开闸不排除是想赶紧把污染物从襄河排走,不惜“以邻为壑”。当然,真实情况仍需经过后续调查。
窦平的“硬杠”或许还有更深意味。河水发黑出现死鱼,这是显而易见的污染问题,窦平身为生态环境局长,不会不明白这么浅显的道理。而他之所以还要“硬杠”,显得自己如此缺乏常识,背后有着他自己的“不得已和苦衷”,是一些隐含的复杂原因让他不得不选择这么说。多年来一些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环保部门往往要配合“大局”,在环保检查中网开一面,甚至要闭着眼落实长官的指示。更有甚者,那些高污染的企业往往都是有“背景”的,环境局长根本惹不起。
全椒环保、水利部门的“众生相”,生动反映了部分基层地区的政治生态。这些干部有的在混日子熬退休,有的在踢球扯皮,还有的甚至在出事故以后,仍然能找出各种歪理来推卸责任。还有一些更深的利益网络盘根错节,显示出“县城江湖”生态的复杂性。不知道写出《儒林外史》的全椒人吴敬梓,看到这一出“官场怪现状”会作何感想。
可以说,自然生态出了问题的全椒,根子在于政治生态,治理环保也要从党风政风查起。安徽省委的通报指出,这起事件反映出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作风不严不实,程序意识、法治意识淡薄,可以说点到实质了。目前原县委书记杨光,以及杨俊、窦平、杨仁义等人被迅速免职,联合调查组正在开展全面调查,相信更多真相不久就会公布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