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秋天可谓是多事之秋。恒大暴雷,碧桂园债务,中植暴雷等等。关于建筑施工行业的衰败也愈发清晰。唱衰建筑相关行业的声音早已路人皆知。那么我不禁要问,占了中国GDP很大比重的工程行业衰败之后会怎么样?本文就是基于以上考虑的一篇文章。
市场经济在产业资本主义阶段必然发生不可避免的危机——生产过剩。中国大约1998相对生产过剩。80年代依靠内需。90依靠外需,在发现外需的萎靡以及不可靠之后便是以后20年的投资拉动。
过剩必须有寻找到出口,否则如同洪水溃堤。经济必须要是流转、循环的——即生产、消费、生产三个过程。这也是资本论中wgw和gwg的公式。否则就会产生经济危机。
中国的经济也必须被拉动。因为生产过剩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少被外界注意的社会稳定是否能够维持的问题:中国GDP如果低于7%的增长率,带动新增就业人数就会低于800万,就业压力与新增工作岗位之间的矛盾就会变得很危险。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社会群体性治安事件急速增加超过上万起,以及中国崩溃论等外部压力下,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形势非常严峻!”俗话说经济形势好,大问题都是小问题,经济形势差,那么小问题都是大问题。发达国家凭借较高的福利和海外的产业姑且可以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稳定。例如日本在过去失落的三十年里,日本常年GDP增速仅为1.5%左右。不好的年景,负增长也是家常便饭(平均5年1次负增长)。但中国的情况则通过今年2023年的经济形势就可见一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中国2023年的gdp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非常优秀。可是这却足以令相当部分的中国人感受到经济下行带来的诸多问题。于是我们应当得出结论: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绝对无法承受gdp增速减少乃至归零所产生的巨大代价!
因此三驾马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三驾马车是对投资、消费、出口的比喻。过剩的生产力需要有这三驾马车消耗。
内需,不言而喻的,现在的新闻说正在提振中。既然正在提振,说明不足。在此则必有庸俗的经济学家“消费信心、改革某某、扩大云云”把内需的不足归结于次要的矛盾。而忽视了主要的矛盾——阶级矛盾。假如我们信奉马克思的理论。那么马克思早有定论——内需在市场经济中必然是不足的。并非生产力过剩使得居民消费不完,而是应当归咎于日益的两级分化、无序的生产扩张。
外需有一定的历史。但是享受的外需的好处就会同时受到外需的负面影响。以外需为主在我看来未必可靠,对此并不在这里介绍太多。仅仅在下面列出几点。
1、 微笑曲线
对于中国而言,相当多的出口都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底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一方面进口的原料、技术是不可代替的。另一方面出口的商品又要其他产品的竞争和关税的限制。
以钢铁产业为例。世界钢铁产量的排名为:
中国早就做到了赶英超美,占世界的60%。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下称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钢铁进出口分析》显示,2023年中国出口钢材9026.4万吨。产量虽多,但钢铁产业的负面在于原料铁矿石依赖进口。出口又受到国际贸易摩擦和关税壁垒。同时产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留在了中国。微笑曲线两头的国家环境几乎不受影响。
2、 产业转移
微笑曲线的最低端的产业是竞争最激烈,也是最容易被替代的。
这种产业一般来说是劳动力密集产业,没有研发能力就只能做代理或代工。技术成熟、进入门坎低,赚的只是人工的辛苦钱。这也就意为着只要是有相似条件的国家都能代替中国。
例如邻近的越南正逐渐代替一部分原本属于中国的产业。根据越南纺织品服装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越南共有纺织服装企业近7 000家,拥有280万产业工人,约占据越南工业部门劳动力总数的25%,对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纺织服装行业同时也是越南最大的出口部门,是越南出口创汇和外贸顺差的重要来源。2018年,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36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01%,从全球纺织服装出口额的第4位跃升至第3位,仅次于中国和印度。(越南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 张焕)并且因为越南有关人口红利期和关税等优势。越南纺织服装行业的仍进出口量不断增加。
3、 劳资矛盾
第二产业在哪里。劳资矛盾就在哪里。谁也不能避免。以汽车行业为例。2023年美国近1.3万汽车工人进行了大罢工。汽车工人联合工会要求在4年内加薪36%。无独有偶德国的特斯拉工厂也受到了影响。
即使在我看来,美国的汽车工人工资并不低。可是劳资矛盾仍然发生了冲突。没有理由我们不相信中国是没有劳资矛盾的。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需要加入世界市场。但世界市场并不能让中国分一杯羹。在面对早已瓜分完世界的老牌帝国主义强国时,新兴的中国是最薄弱的。以至于不得不尝试世界市场的边角料——一带一路。但一带一路的表现无需多言。边角料之所以是边角料是有原因的。一些国家并没有信用和客观条件。和他们进行贸易只能是肉包子打狗。
最后只剩下投资能拉动经济的流转。但中国则必须是政府投资。私有的资本不会做不盈利的事情。唯有政府透支自己的信用,才能暂时用未来的过剩来掩盖现在的过剩。中国以投资来拉动经济的模式大致是政府出售土地给开发商,开发商建设楼盘来卖给百姓。百姓又依靠政府的投资来就业。就业后又可以购买楼盘。循环往复。这就是中国的土地财政。也是之前十几年的大基建时代。于是从2008年起,建筑业的风口产生了。中国政府于08年11月推出4万亿元计划。
我们在此先说投资拉动的好处。事实上这种情况与方法并不是中国的发明。上世纪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较为接近本世纪中国的现状。其经济主张接近凯恩斯主义。
首先,投资拉动解决就业。这是毫无疑问,也是最直接的好处。中国的大基建需要成千上万的工人。而工人本身带来的人吃马嚼使得内需间接受益。于是消费也被带动起来了。更何况还有带动起来的材料、运输、机械、金融乃至教育行业!因此在投资拉动的时期,就业率有保障。并且以许家印,王健林为例一大批相关行业人的富起来了。当政府向基建行业“撒钱”时,是个人都能富起来。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衣。繁华过后,许皮带进了监狱。王建林因在17、18年的众人疑惑中大量抛售地产而将将得以幸免。
另外,养老问题似乎也“受益于”投资拉动的模式。间接的说,经济被拉动,大家的养老负担较轻。养老金也有足够的资金发放。直接的说,农村有大量养老金每月只有几百的老人存在。而基建中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网络上有一句顺口溜:“一桶灰、一个老头、一包烟、一个晚上,没有搞不定的业务”。大量基础的简单工作是由五十、六十、甚至七十的老人承担的。农村养老问题被“以工代赈”了。另外一提,在这些老人中,男工的工资略大于女工。
再次背后有似乎合理的、更深层次的好处。投资拉动会产生对应的实体资产。花出去的钱能得到回报。例如:建一条高速公路可以通过收高速费而慢慢回本乃至盈利。即使还不上债,也可以直接将高速公路出售掉。那么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出现了。投资拉动既可以解决就业民生等诸多问题。还能得到对应的资产!何乐而不为!除了上述高速公路的例子,地铁,高铁,桥梁,机场等等基建的道理也是如此。更近一步,因为有实体资产的保障。负债有较高的信用。于是我们似乎永远不用偿还本金,只需要支付利息便可。这就好像以一个人刷信用卡,只偿还每个月的利息,而不还本金。
于是,中国的经济腾飞了!2008到2018,在这激荡十年里:
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2.5倍,一跃超过日本,居于世界第二。人民币的规模总量增长了3.26倍,外汇储备增加了1.5倍。汽车销量增长了3倍,电子商务在社会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增长了13倍,网民数量增长了2.5倍。高铁里程数增长了183倍,城市化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中国的摩天大楼数量占到了全球总数的七成。
中产阶层人口数量达到2.25亿,每年出境旅游人口数量增加了2.7倍,中国的消费者每年买走全球70%的奢侈品,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9岁…… 数据是给人最直观的视觉冲击,中国在崛起,一头沉睡的狮子正在醒来,中国正在从大国走向强国。同时向世界和平招手,为祖国感到自豪!(以上两段来源网络)
那么古尔丹,代价是什么呢?
投资拉动首先削弱了国民的财富。财富集中起来产生大量过剩。投资拉动的债务实际上转移给百姓。
我认为居民的财富并没有真的增长,相反而是减少了。
在此做个假设:十年前居民人均存款为十万元,十年后,居民存款为负十万元加一套价值三十万元的房子。表面居民财富增加了。但如果房价降为0时,居民的财富实际将变为负的。钢筋混凝土并不是一般等价物,并不是财富。当房价从两万一平方米降到一万每平方米时,一个一百平的房子将蒸发一百万。一层有两户就是二百万。一个单元26层就是五千二百万。一栋楼两个单元就是一亿零四百万。一个小区十栋楼就是十亿四千万人民币。那么一个县城蒸发多少钱?一个市蒸发多少钱?一个省蒸发多少钱?放眼全国呢?
并且,由于投资拉动时政府负债(杠杆)进行的。那么由企业暂为垫资是很常见的。继而由材料商等垫资也是常见的。包工头垫资也是常见的。于是工程师和农民工的工资需要被用来垫资也是常见的了。债务事实上已经部分的由工人承担。
一句话,你不愿意花钱,有人替你花钱。
不妨在此做一个理想实验。假设一个社会刚刚因为生产过剩陷入恶性循环的经济危机中。居民缺乏对未来经济的信心而减少消费,于是经济日益低迷。但事实上继续生产过剩的仍有空间。此时一个富有并且有稳定收益而又诚信的庞先生为了拯救时局而站了出来。他说:“请大家相信我,把钱借给我的,我愿意支付一定的利息。”因为此时经济萎靡,当钱借给庞先生可以获得较高并且稳定的收益,庞先生是极有信用的人。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于是乎,每次庞先生都能借到想借的钱。借钱之后这为庞先生用借来的钱来投资建设。而用建设的收益偿还借来的钱。于是乎经济通过投资流动了,先生得到了声望,居民获得了收益。大家皆大欢喜。
但生产过剩依然没有解决。政府投资不过是用将来的过剩掩盖当前的过剩。类似于战争上用空间换时间的打法。最终的决战终究不可避免。
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土地是全民所有的。高房价有一半是土地出让的费用。但土地本身就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承受如此之高的房价。这不是被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吗?不禁让我想到过年时,大人总是用一块糖就把孩子的压岁钱哄骗过来。而现在的人们用掏空六个人的口袋交首付,再背上三十年房贷来换一些钢筋混凝土。二者真的有区别吗?
第二,地方之间有着竞争关系。以河南河北作为假设的对象。假设河北先进行投资拉动。那么河南的资本、劳动力就会流向河北。河北的经济就会从河南吸血。反之亦然。前阵子所谓的“抢人大战”其实也是为了资金的“抢钱大战”。更何况gdp挂钩政绩。
因此,投资拉动的开口打开后。地方的投资会陷入到愈演愈烈、过犹不及的过度投资。
第三,房产公司之间存在竞争。这是典型的市场经济竞争的无序性。也就是马克思认为的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在此只需要观察现象即可。现象就是:当房地产火热时,开发的项目越多赚的也越多。抢到就是赚到。于是房地产企业加上杠杆大规模扩张,野蛮生长。比如,一家企业只需要买一块地就可用这块地作为抵押买第二块地,再用第二块地抵押购买第三块地。以此类推。这种高杠杆的疯狂扩张在房地产赚钱时行得通。但一旦房地产市场不能维持就会产生巨大的债务和灾难。事实就是如此,恒大欠了两万亿债务。许家印被控制起来。目前碧桂园负债1.4万亿,仅次于恒大,去年10月,碧桂园因一笔总额达110亿美元的境外债券的债息未能按时支付而构成债务违约,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债务违约案例。就连“优等生”万科也似乎摇摇欲坠。在之前及时悬崖勒马的万达苟延残喘。
中国逐渐变成了一个债务社会。在上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三角债随着经济的下行再次复活。三角债的资金流动并非是百分百的。而是类似于食物链的能量递减。食物链效率大约是10~20%,即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后一营养级获得能量大约为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约有90%能量在能流过程中丢失,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十分之一法则。也就是说,当链条足够长的时候,债务将恶化成为无底洞。从源头到结尾回报几乎是零。这注定是一笔呆账,坏账。
最后,投资拉动“损耗”巨大。投资拉动明面上造就一大批富商,暗中同样滋养了一大批富豪。投资的权力在政府,权力滋生腐败。也就是说原本可能持续20年的投资拉动因为过高的损耗只能维持10年。在此我不过多谈论。仅仅在网络搜索“土地爷”便有大量案例。损耗实在巨大。
讲完了投资拉动的过程,就该讲讲带来的结果了。
中国过去二十年似乎成为了凯恩斯的忠诚实践者。凯恩斯发明了著名的挖坑理论: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不要作别的,就直接把工人请来挖坑就行了,供吃供住,政府的钱花出去了,也就产生了消费,经济自然也就好了!
问题在于有多少是有效的投资。投资可以产生对应的资产,而资产的收益又可以偿还投资。
通过投资产生对应的资产来还债甚至盈利的想法太过理想了。实际上大量的投资不能收回成本,甚至成为了继续消耗资金的“负资产”。例如,有人建了一座宾馆。但宾馆每日带来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员工的工资。那么宾馆不但不能收回成本,还要继续倒贴。而过去大基建时,中国建了多少这种“宾馆”啊!大量的桥梁、公路、高速、高铁、地铁、公园、绿化、旅游项目。数不过来!
甚至有时候连个负资产都没有留下!
全世界最高烂尾楼,天津117大厦。贵州省独山县投资2.56亿元的世界最大的水司楼烂尾。荆州花费1.7亿建成,再花1.55亿元搬走的“全球最大关公像”。 辽宁本溪花28亿除不干净雪,以及国内不计其数的烂尾楼,永远不停歇的修路。最后留下的只能是一地鸡毛!
中国政府负债率连年增高。债务由较低水平提升到世界范围中的较高水平。有报告称:2023年末全国政府债务余额为70.77万亿元,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约126.06万亿元)比重约56.14%,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其中国债余额占全国政府债务余额比重约42.4%,地方债余额占比约57.6%。今年的赤字率仍拟按3%安排。并且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计在内。地方隐形债务也不计入其中。投资拉动的负债无法再继续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近日一份《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政策文件,要求全国12个高风险债务省市缓建或停建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各类楼堂馆所和棚户区改造。除了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暖这种民生项目以外,2024不得出现新的项目!项目总投资完成率低于50%的原则上将缓建或停建,项目总投资虽然超过50%但存在重大问题的,不得续建
12个省市包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均为高债务省市。这12个省份从今天开始,除非国家特批,地方上不能再上马高速、地铁、轻轨等项目。这12个省份都是地方债务杠杆率较高的省份,甚至已经没有偿还债务的利息的能力!
综上,我有比较大的把握认为中国陷入了比较典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中。或许,可能预见的是萧条已经来到。